EN
学院概况

走进长沙简牍博物馆,探寻会计历史脉络

2025-10-21

10月19日,工商管理学院陈敏老师带领会计史专题班级的 92 名同学,走进长沙简牍博物馆开展会计史专题移动课堂。本次教学活动以 “实地溯源会计文明” 为核心,旨在通过实物观察与现场讲解,深化同学们对古代简牍的认知,明晰其在会计发展史上的关键作用,让抽象的会计知识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变得可感可知。

会计史专题移动课堂

在博物馆展厅内,陈敏老师以馆内丰富的简牍实物为教学载体,为同学们系统梳理了中国简牍的发展脉络。她重点围绕赋税简、许迪盐米假账案简牍、里耶秦简“四柱结算法” 文书、西汉上计制度简册等具有代表性的会计类简牍展开讲解,细致解读简牍中蕴含的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与监管逻辑,生动还原了古代政府如何通过精准的会计记录管理税收、维持国家运转。尤其在解析许迪盐米假账案原件时,陈敏老师结合历史背景还原案件始末,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古代会计监督机制的严谨性,不仅点燃了大家的求知热情,更让抽象的会计监督概念变得立体鲜活。

会计史专题移动课堂

陈敏老师讲解简牍账簿

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来自湖南及全国各地出土的简牍文物。从记录官府交易的尚德街文书、反映古代月度核算的长沙走马楼月报简,到体现秦代吏治与法治思想的秦吏记录简、三国时期的行政与经济简牍,再到承载古代财政考核制度的上计简册,每一片简牍都仿佛是打开历史的“钥匙”。同学们在观察中感受千年前的社会生产生活图景,更深刻体会到古代先民在国家治理、会计记账与制度设计层面的卓越智慧,切实触摸到了会计文明的历史脉搏。

此次长沙简牍博物馆移动课堂,既是一次沉浸式的会计史专题教学,也是一场深刻的传统文化浸润。通过陈敏老师的现场解读,同学们不仅领略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明晰了简牍在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中的独特价值,更通过分析简牍中的会计记录,深刻理解了会计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如何依托精准的会计数据还原历史真相。参与活动的同学表示,此次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对会计学科的探索兴趣,也更加坚定了深入钻研会计专业知识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课堂是工商管理学院“知行融合” 教学模式的重要实践形式。该模式打破传统课堂的空间限制,将专业理论的 “书本文字” 与 “现实场景” 深度联结,让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观察、可感知的实践内容。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与升级,移动课堂不仅能有效提升知识留存率,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证探究思维,激活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与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更具象化的职业认知,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 李佳璐

责编:解景

审核:彭璐珞、周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