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13个团队、152名师生积极开展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用青春的力量在大地上书写着新的篇章。让我们一同回顾这段意义非凡的探索与成长之旅。
一、乡村振兴:田野上的新希望
“交‘湘’‘回’映”实践团队聚焦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白水洞村的旅游产业推广,通过实地调研、需求评估和资源整合,利用互联网和自媒体平台,推广当地旅游产业。将白水洞村的自然美景、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展现给世界,有效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助力乡村振兴。
“三合界绿野探索团”前往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龙潭坪镇三合界村,开展了农产品产业调研、红色旅游路线规划、农村乡貌改善以及乡村支教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挖掘当地潜在价值,注入新经济活力,改善乡村面貌,同时传播乡村故事与魅力,吸引外界关注与支持,以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推动三合界村走向全面振兴的新高度。
“水滴实践小分队”深入白水洞村进行实地调研,探访汝城县,结合当地条件和居民需求,筛选出适合发展的特色产业清单,共同探讨创业方案。结合专业知识与实践,学习优秀案例,制定落地方案,为乡村产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乡伴仲夏队”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泥塑艺术,深入陕西宝鸡凤翔地区,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与数据分析,全面探究泥塑传承脉络,强化其对外宣传。结合调研成果制定推广方案,并提出促进泥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如创新产品形式、建立培训营等,提升泥塑的市场吸引力与传承活力。
“湘粤相助”志愿服务队走进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红星村一峰农业园开展调研,利用短视频平台帮助产业园宣传工作,分享视频剪辑、推文制作技巧,为产业园发展提出可行建议,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星海茶语创新团”前往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进行实地调研,深挖并弘扬长沙县古法制茶技艺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同时以青年视角和创新思维,结合现代管理、营销理念与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探索出既能保护传统技艺又迎合现代市场需求的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提供鲜活的案例与持久的动力。
“兴兴湘西队”走访了甘溪村,为当地旅游制定了产业规划,同时通过制作宣传视频、撰写公众号文章,帮助甘溪村进行产业宣传,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为响应宣传党的二十大与乡村振兴,团队还在村内组织开展了特色宣讲活动。
二、爱国教育:追寻红色足迹
“红色根魂与教育家精神寻访团”重走了杨昌济、杨开慧在长沙的足迹,实地走访了杨开慧纪念馆、板仓故居旧址、岳麓书院、湖南一师等地。通过深度学习与实践体验,团队成员对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对历史人物及其贡献的情感认同。
“归雁湘行”团队前往湖南省衡阳市了开展了红色文化传播推广实践活动,探访了洛夫文学艺术馆、桐梓山工农游击队根据地旧址、“一门四忠烈”归园、“爆炸英雄”罗亮泗纪念馆和湘南学联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在宝盖镇樟树村的“四代从军”世家张红家中聆听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此外,团队成员还进行了防溺水安全工作普及,调研了当地企业发展现状,助力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播。
三、教育关爱:点亮乡村希望
“蒲公英小分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淑一村开展了为期十二天的支教活动,课程内容涵盖科学实验、手工实践、人文地理以及生命安全等多个方面。此外,团队成员积极跟随驻村干部到村里各处参观学习,走访慰问贫困户,参加屋场会,旁听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对村里种粮大户和水果种植户的培训会等,了解村庄发展规划,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
“绿野启航团”前往凤溪农业进行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通过知识分享、素质拓展、趣味实验等多种形式,为凤溪书院公益夏令营的孩子提供教育关爱服务, 激发孩子学习热情与实践能力。团队还深度参与到产业调研和发展规划中,为凤溪农业提供产业分析和建议,助力其实现产业多元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于皖湘遇队”赴安徽安庆罗岭镇开展了十四天的支教与社会实践,以“科技之光·文化之韵·红色之旅”为主题,融合科学家精神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与红色教育,为留守儿童点亮知识之光,温暖心灵。同时团队也调研了当地经济状况,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花垣‘童’行社会实践队”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开展暑期支教项目,紧扣“传承民族文化 滋养新生力量”的主题,通过知识科普、户外实践、艺术欣赏等课程,分享文化安全知识,弘扬非遗艺术,增强孩子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拓宽视野,激发潜能。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师生们深入了解了乡村的实际情况与需求,更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学院将继续拓展实践育人渠道,深化品牌项目培育,吸引更多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