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涉税专业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5月1日起施行,主要包括管理范围、管理与服务、监督检查、处理与处罚等内容。
《管理办法》是在《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监管办法》)上进行迭代升级,充分吸纳了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具有信用码的动态管理、合规导向的服务分类、服务与监管的平衡机制,以及跨部门协同治理等突出亮点内容,这些共同构建涉税服务行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呈现四大变化
《管理办法》与前期出台的涉税专业服务信息采集、信用评价管理、信息公告与推送、基本准则及职业道德守则等相关税务规范性文件相衔接。相较于《监管办法》,《管理办法》主要呈现以下变化。
法律层级的提升与制度体系的完善。《管理办法》以部门规章形式发布,补齐了原有规范性文件法律效力不足的短板,与前期信息采集、信用评价等文件形成系统性制度框架,显著提升了监管权威性。例如,明确将涉税服务范围细化至八类,新增“税务合规计划”,并分类管理一般与特定服务,强化了监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的深化。引入实名制为基础的动态信用积分和信用码(TSC等级),通过二维码形式实时展示机构及人员的信用状况,将信用等级与市场选择挂钩。例如,信用码的推行不仅提升行业透明度,还通过正向激励(如高信用机构享受便利化服务)和负面惩戒(如失信主体公告)机制,推动行业自律。
从“监管为主”到“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转型。《管理办法》新增服务措施,如简化信息报送、设立办税专窗、定期提供年度服务分析报告等,既减轻机构行政负担,又为其优化内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明确禁止税务机关干预机构经营活动,保障行业市场化运作。
对税务合规的强调与行业乱象的整治。将“税收筹划”调整为“税务合规计划”,突出合规导向,杜绝借筹划之名行偷漏税之实的行为。同时,通过强化执业检查(如调取业务档案、异地协查)和联合惩戒(如吊销营业执照、取消执业资格),严厉打击虚假鉴证、低价竞争等乱象。
聚焦执业质量
《管理办法》聚焦行业发展存在的执业质量有待加强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以实名制管理为基础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明确执业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涉税专业服务管理制度。
比如,运用信息技术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涉税服务人员赋予信用码,推行实时动态信用积分记录及查询,强化正向激励。又如,以执业合规为目标导向,采取提示提醒等方式,推动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经风险提示仍存在疑点问题的,可采取责令限期改正、约谈、推送有关部门等方式开展核查,对违反管理办法的机构和人员可采取信用惩戒等处理处罚措施。
“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对职业质量的提升作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通过信用透明化促进合规执业。信用码和信用等级公示(TSC1至TSC5级)使机构及人员的信用状况公开化,纳税人可据此择优选择服务方。这种市场选择机制促进机构主动提升服务质量,避免因信用降级流失客户。例如,洞口县税务局的案例显示,高信用机构的业务咨询量显著增加,形成“良币驱逐劣币”效应。
动态风险监控与精准干预。信用积分与风险预警系统可实时识别执业风险(如虚假报告、违规代理),并通过提示提醒、约谈、限期整改等方式提前干预,降低重大违规概率。对高风险机构实施重点监管或暂停业务受理,既保护纳税人权益,也促使机构完善内控机制。
激励与约束并重的长效机制。正向激励措施(如高信用机构享受批量申报便利)提升机构合规动力,而负面惩戒(如纳入失信名录、联合惩戒)则大幅提高违规成本。这种双向机制不仅规范了执业行为,还推动行业整体向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优化服务措施
《管理办法》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进一步优化对涉税专业服务行业的服务措施。
比如,明确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与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行业协会、纳税人之间的沟通机制,认真倾听并及时响应涉税专业服务领域的相关诉求;简化信息报送,并定期提供税务部门归集的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年度服务总体情况,为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加强内部管理、防范执业风险、提升涉税专业服务信用等级提供参考等。
从不同主体视角来看,上述规定具有多方面重要性。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视角。一方面,数据驱动的管理优化。税务机关归集的年度服务总体情况(如业务量、风险点分布)为机构提供了对标分析的依据,帮助其识别短板、优化资源配置。例如,某机构发现自身在涉税鉴证业务中的差错率较高,可针对性加强培训或引入第三方质量审核。另一方面,
沟通机制降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定期与税务机关、行业协会的对话,机构能及时获取政策解读和实务指导,避免因政策理解偏差导致的执业风险。
行业协会视角。强化自律与标准建设。行业协会可通过沟通机制反馈行业共性问题(如收费标准混乱),推动制定统一业务规范。例如,全国税务师行业协会负责拟订业务规范并报税务总局批准,确保行业标准与监管要求衔接。协同监管提升行业公信力。协会参与执业质量评价(如受税务机关委托),既能发挥专业优势,又通过公开评价结果增强行业透明度,提升社会信任度。
纳税人视角。透明化选择与权益保障。信用等级公示和年度服务数据公开,使纳税人能基于客观信息选择服务机构,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同时,沟通机制确保其诉求(如服务效率、收费争议)得到及时响应。
未来,希望税务部门进一步规范和支持涉税专业服务行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提升纳税人满意度、促进税法遵从度、引导合规经营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助力税收法治公平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